[返回经济观察首页]·[所有跟帖]·[ 回复本帖 ] ·[热门原创] ·[繁體閱讀]·[版主管理]
中国经济真正的挑战(1):房地产就像明清时的盐商,背后问题是税政设计
送交者: wuneng2001[♂☆★声望品衔8★☆♂] 于 2023-09-13 21:39 已读 14079 次 12 赞  

wuneng2001的个人频道

中国房地产行业近二十年的大发展,已经成为吸纳投资最多、背负债务最多,对产业链影响规模最大的信用蓄水池。人民币作为信用货币,对外标的是外贸赢余即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,对内标的主要是以房地产为主的债务及信用抵押。
至少在2014年前,中国银行最优质的债务资产就是房产抵押贷款,不良率远低于其它类型贷款,那也是地产黄金年代的特点,有地就有钱。地方政府依靠土地经营,获得超额贷款,这才有中国城市建设的超高速增长。土地收益占有地方政府总收入甚至超过50%,土地抵押也是地方政府获得资金最主要方法,其它来源占比远低于地产。
然花无百日好,地产一不好了,什么都不好了,目前有些城市公交系统都发不出工资,地方政府缺钱得紧。地产累积了巨量的债务,继续吹地产是找死,让地产死,也要让一堆地方政府和行业先死给你看,这就成了一个巨大难题。
房地产搞成今天这样,与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结构是有很大关系。从政经生态位角度讲,今天的地产商有些像明清时代的盐商,主要特点有三:
一是:行业进入实际需要政府的特殊许可,地产不是拿着钱就能拿地赚钱的,没有政府相关的配合,做开发商就是进坑,拿到好地块都是有对地方利益的投送要求;
二是:行业易实现明显的头部垄断性,特别2014年后各地方都形成了稳定的头部开发商群体,承担主要地块的开发任务,中小地产商难以承接政府需求的价格与投资总额。
三是:产品附加了大量的政府收入需求,实质承担“二税收”的任务,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基础建设产生的现金流回血速度是很慢的,何况大量是低效益甚至是纯支出,例如公园等;卖地收入投射到现实是长期保持的高房价,让普通居民承担的高房价、高房租,很大部分实际是“隐性税收”,再加上政商关系密切的地产与金融等相关利益集团利益索取,实际形成了对普通居民的“超级地租”,把普通居民两代人“6个钱包”前后40-60年的收入储蓄都一子给收割了。所以地产“丰享豫大”之后难以持续,但政府欲罢不能,实在是再难搞到像地产这种“多快好省”的搞钱办法。
中国地产难题不是简单的行业周期难题,背后实际是国家分配机制所体现的税政体系问题。
在中国如果不是普通打工人,赚钱后是特别容易存钱、买资产的,税务问题不像生活在欧美世界那么难,逃税、转移资金很普遍,真正被查的很少。税收主要体现在商品流通过程,对财产、资产相关的税收很少,股市印花税还时不时说要减免。这实际造成了:鼓励资产积累与金融运营,压迫实业经营与普通居民劳动收入。
政府收的税一要能容易、简明地征收,收税是有成本的;二要与官僚体系的自身利益相合,执行也是有大成本的。收税最容易的就是守在关卡点数收钱,所以易于检查的,如明面上的工资,企业能公开的帐目往来、银行流水,是最容易征税,这也是我国对企业征增值税为主,对个人征工资所得税为主。征资产税,例如资产投资收益、房产等税,除了表面上是征收技术不足、现金交易、市场信息查证执行困难,背后有很大一个原因是权贵官僚自身利益的考量。
像房产税,能够多套房产征税的主体,大众以为是山西煤老板、温洲炒房团之流,实际是体制内多数公务员、事业编、国企的中低层干部,因为这些群体数量庞大,公积金多、储蓄稳定、信用条件好。就个人观察,地方科级干部的多2-3套房,处级多3套以上,三四线城市,乡镇干部往往镇上一套老房子,县里一套甚至市里、省城再一套,一到周末乡镇干部几乎找不到人了。部分媒体信息爆出的一些贪官动不动有上百套房子。中国公务员为什么多年了搞不出财产公开,因为到了厅级干部,仅拥有的正规来源房产,在一二线城市公开出来,市值上千万是普遍,上亿不特殊,手上一套位置好的百多平房子就500万以上了,何况还可能有别墅、大平层之类?。这怎么向人民群众解释“共同富裕”?
所以收房产税,各级官爷必不会太用心,而且会爆出像:退休低保大爷有套市中心房子,怎么交税?等类似“不与民争利”的论点,哎,几百年了,明朝东林党不让征商税矿税的套路。基层人民在这时就有充分的挡箭牌效用了。
中国96年左右开始的分税制,保障了中央把握了最大、最好的税源,不得不把地产收入留给地方,这是中国3千年来强干弱枝、保持中央统筹能力的有效经验,事实上也推动了中国20多年的基建大爆发与经济大增长。中国地域大、各级各地情况各异,征税难度大,前期征容易征的税是实情推动的必然。
但任何办法都有其边界条件,过了这么长时间,情势变矣!所以要推动改革,但又面临改自己既得利益的革这样肉痛的问题。不能改变税政设计,切实提高劳动所得、技术创新所得、经营所得,平抑资本所得,中国经济的困难会越来越大,越来越缺乏内生动力。不能通过改变税政设计去调整分配机制,问题拖到最后,只能重复各朝故事,一切归零重制。

评分完成:已经给 wuneng2001 加上 200 银元!

喜欢wuneng200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, 请点这里投票,“赞”助支持!
[举报反馈]·[ wuneng2001的个人频道 ]·[-->>参与评论回复]·[用户前期主贴]·[手机扫描浏览分享]·[返回经济观察首页]
wuneng2001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,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。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,请告知我们。

所有跟帖:        (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,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)


用户名:密码:[--注册ID--]

标 题:

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


     图片上传  Youtube代码器  预览辅助

手机扫描进入,浏览分享更畅快!

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:

>>>>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...






[ 留园条例 ] [ 广告服务 ] [ 联系我们 ] [ 个人帐户 ] [ 版主申请 ] [ Contact us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