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返回史海钩沉首页]·[所有跟帖]·[ 回复本帖 ] ·[热门原创] ·[繁體閱讀]·[版主管理]
土木堡之变的幕后:一场有预谋的政变(十)
送交者: 南半球的巨蟹[★品衔R5★] 于 2019-02-23 17:26 已读 16370 次  

南半球的巨蟹的个人频道

作者:不要二分法 时间:2011-09-10 10:08 6park.com

王振与土木堡(土木之役的疑问) 正统十四年是多事之年,年初,即有云南思机发之乱,又有福建邓茂七之祸,还有贵州的骚乱,都是动用了国家大力量才加以平定的。直到六月,还调了十万兵,灭了湖广生熟苗的造反。于是才有刘球之言。刘球:“移此力经略西北,已巳之变,必有以御之者,穷疥藓这拒搔,而耗腹心之元气,安得不败乎?”(指云南麓川之役) 明朝与瓦剌的战争必有原因和过程,我们看,正月初,还在给瓦剌的使臣任命官职,可见当时并无异常,最起码是明庭没有意识。到正月末时,瓦剌开始有意见了,“虏大媿(愧),怒。”原因,是明朝答应对方请婚,但在国书里没提这事儿;另外,外交部没有按惯例给够人家的“饩”(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)。注意,这里未提王振的事儿。从年初到七月出兵之间,明朝与瓦剌之间,只有一些小冲突,只有四月间,在大同方向与瓦剌有一小仗。此外,与辽东的蒙古人也打了一两次不能称为战争的战争。其实,这时瓦剌肯定已经开始准备动手了,而明人无意识。 到六月三十,明庭下令派出9万军队,以备虏患。(75000到大同,朱勇、陈怀等为帅;15000到宣府,王贵、吴克勤为帅)既然是派兵镇边,必有原因和由头,而且情报工作肯定在先,这时才断定了瓦剌意图。 其实,这时已有虏就要入寇的消息,因此命边将谨备之。但是,已经晚了,七八天后,瓦剌分兵三路进攻大明,也先攻大同、脱脱不花攻辽东、知院可刺攻宣化赤城,还有其他的部队攻甘州。各地此时没有能力抵抗,只是纷纷告急。明朝庭此时怎么办?只能仓促应战。 仓促应战的原因,在于明朝根本没有意识到瓦剌的进攻,没有做好提前的预防和准备工作,这个责任要推给当权者王振吗?我想,这是没道理的,这些工作应该是属于兵部的,而兵部的精力可能更多的被福建、云贵之事牵扯了。但这只是客观原因,主观上,明朝根本没有把瓦剌之事当回事,才有那么随便地回复和不讲政治策略。给了也先动手的由头,从双方的历史和过程来看,如果早发现瓦剌的意识,采用其他手段,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压制住瓦剌行动的。 土木之役的疑问(一)赶到怀来是否可行? 《国榷》明军出征时间一览表 记日 驻跸地点 1 甲午 康家岭 东北旺 2 乙未 龙虎台 南口 3 丙申 此日不见于史 4 丁酉 居庸关 通鉴-驻跸 国榷-度 5 戊戍 榆林 6 已亥 怀来 7 庚子 雷家站 8 辛丑 宣府 9 壬寅 鸡鸣山 10 癸卯 万全峪 11 甲辰 怀安 12 乙巳 天城西 13 丙午 阳和 14 丁未 聚落驿 15 戊申 大同 七月甲午,明军正式从北京出发,第四天驻跸居庸关。各种史书均是这样记的。那么,四天走了120里地,每天行军多少里呢,每天不过才走了30里。 从北京到大同,共走了15天,按760里算,每天走48里路。 那么,在返回的时候,走到土木驿,“天未晡”,也就是下午3点左右,这时距怀来还有20里,按明军行军速度,如果赶至怀来城,应该在晚上了。在背有追兵的情况下,摸黑进城,如果被瓦剌兵由后突袭,肯定不利,恐怕连怀来城也不保了。毕竟,土木驿是明军的一个军事据点,有一定的军事基础,在此驻防,还是对的。只不过明军实在是落魄得很,饿的不堪一击,殿后的部队,被瓦剌军收拾得全军覆没,于是有了土木之围。(其实此时的怀来已经失守,明军根本不可能进入怀来,那为什么长久以来流传着明军不进怀来,而遭致悲剧的谣言?) [http://kksk.org/]整理,全文地址:http://kksk.org/tieku/r_29408_8.html 6park.com

作者:不要二分法 时间:2011-09-10 10:09 6park.com

(二)王振带了多少东西? 在史籍中多有如下说法:“辛酉,次土木驿,日未晡,去怀来仅二十里。众欲入堡,以王振辎重千余辆未至,俟之。”(《国榷》)其他史籍也大致如此。 一千辆车装多少东西?不知古人是否算过?这么多东西难道都是王的私产?其中就没有英宗的东西?就没有整个部队的辎重?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今天的怀疑。如果我们的怀疑成立,那么,把这些东西扔给瓦剌兵,是否合适?英宗能否同意? 一千辆车在那时的交通情况下,就算并行两辆,也是五百辆的距离。一辆车按5米算,加上行车间距2米,就是7米,500辆车就是3500米。这还不算整个部队的辎重车辆。史籍虽没有说部队的辎重车数量,但号称50万的队伍,可以想象,要有多少辎重车。因此,“千辆车”为王振私产的记载,十分值得怀疑。而如果这一点值得怀疑,那么,历史的细节说明被前人有意夸大了,这种夸张的动机,只有一个,那就是把战争失败的全部责任推给一个人,一个平时就被我们暗地里不齿的太监。 这难道就是历史吗?我们的历史就是被这样的细节所颠倒混淆,以致于我们今天根本不能全面的看到历史的真相。 [http://kksk.org/]整理,全文地址:http://kksk.org/tieku/r_29408_8.html 6park.com

作者:不要二分法 时间:2011-09-10 10:11 6park.com

土木之役的疑问(三)对50万大军仓促应战的置疑 关于50万大军的数量问题,历史上有很多争论,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一步研究。退而言之,以三十万计,这样的数字,在两天内集结完毕,而且基本的武器、口粮还是要有的吧,否则怎么开拔呢?不说是在明朝,就是今天的部队,连美军都算上,能否在两天内动员起30万军队,并且能够上路?我看都有疑问? 如果这个疑问成立,那么跟之而来的便是史籍中的一个评价,说英宗在王振的忽悠下,仓促亲征,是导致失败的原因。《明史纪事本末》有这样的话,“事出仓卒,举朝震骇”,其他的说法也无出其右。 按明朝军制情况看,这三十万人应该就驻防在北京附近,超过100里远的驻军都来不及集结,这从明军日行50里的速度可以推论出来。 明朝的军制总的来看,包括卫所军和京军两类,卫所军负责各地驻防,而京军一方面是北京的驻防,另一方面承担了野战军的责任,也就是承担了明军主力部队的责任,属精锐之师。 从永乐迁都北京后,明朝的京军,主要包括三大营,即:五军营、三千营、神机营。到宣德时,北京的上直亲军共有26卫,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的33卫,两不相属的还有15卫。在御驾亲征时,这74卫的官军恐怕都在从征的范畴之内。按明洪武七年的定制,每卫5600人,这74卫应有40万人左右。 另外,据载,在亲征前半个月,明廷已从京军中派出45000人调往前线,“(六月底)戊寅,命太保成国公朱勇选京营45000人,令平乡伯陈怀,驸马都尉井源,都督耿义、毛福寿、高礼,太监林富率三万往大同,都督王贵、吴克勤率万五千往宣府,各备虏。”(《国榷》) 因此,扣除虚员,实际20-30万人还是可信的。 “(六月)甲子,卫喇特额森(瓦剌也先)寇报频闻,诏河南、山西班军番休者尽赴大同、宣府。乙丑,命西宁侯朱瑛总督大同兵马。”(《明通鉴》)“乙丑,驸马都尉西宁侯朱瑛总督大同军,预战守。”(《国榷》) 从这两条可以看出,四十天前,明朝就已经发觉也先的意图,并已着手准备,调兵遣将。那么,北京的驻军就没有准备吗?不合情理,因为北京距大同这么近,而且,北京兵的主要作用就是针对北方蒙古残留势力的。北方有兵事,北京驻军肯定会拉响警报。按现在的话讲,进入警备状态。至于是几级警备状态,我们今天不可考,但可以肯定的是,从30万大军两天就可出发来看,这个准备工作已经比较深入了,而且京军原本就是野战军,其主要构成来自每年16万的班军,即各附近省份抽调上来的精壮士兵,以备京操。这支部队,在四十天,或者一个月内整装待发,是完成可以的。 应该说,土木之役明军并非无备而上。在“仓促应战”说中,有一个评价的程度问题。准备两天是仓促,准备一个月是不是还是仓促?准备一年就不算仓促了吗?因此,“仓促”的评价只能针对准备的情况而言,那边大同已经打得不可开交,明军一败涂地;这边赶快把城门关上,好好准备,等着瓦剌长驱直入,兵临北京城,这就是当时某些人的战略观点。吏部尚书王直就取此意,他向英宗说:“陛下宜固封疆,申号令,坚壁清野,蓄锐以待之,可图必胜,不必亲御六师,远临塞下。况今秋暑未退,旱气未回,青草不丰,水泉犹塞,士马之用未充。兵凶战危,臣等以为不可。”(《明通鉴》)。 回到今天,如果某敌国来犯,我们先退守首都和重点地区,让敌人进来,我们再打。这说得通吗?打得过打不过是战术问题,打不打是战略问题。因此,把“仓促应战”列为土木之败的原因之一,并把这个原因推给王振,也是不能服人的说法。 [http://kksk.org/]整理,全文地址:http://kksk.org/tieku/r_29408_8.html 6park.com

6park.com

喜欢南半球的巨蟹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, 请点这里投票,“赞”助支持!
[举报反馈]·[ 南半球的巨蟹的个人频道 ]·[-->>参与评论回复]·[用户前期主贴]·[手机扫描浏览分享]·[返回史海钩沉首页]
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,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。

所有跟帖:        (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,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)


    用户名:密码:[--注册ID--]

    标 题:

   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


         图片上传  Youtube代码器  预览辅助

    打开微信,扫一扫[Scan QR Code]
   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

   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:

    >>>>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...






    [ 留园条例 ] [ 广告服务 ] [ 联系我们 ] [ 个人帐户 ] [ 版主申请 ] [ Contact us ]